孩子,让我们来谈谈死亡 ——绘本里的“生命教育”
“死亡”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一个敏感词,可生老病死是无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当懵懂的孩子向你问起“邻居老奶奶怎么不见了”、“人为什么会死”、“人死了会去哪里”的时候,你会作何回答?
有的家长觉得“死亡”这个议题和性与爱情一样,是很难启齿的。成人对此尚且保持沉默,怎么跟孩子谈呢?还有家长觉得死亡是一件沉重的事,和孩子讲了会带给他恐惧、忧伤、焦虑等等负面情绪,甚至担心孩子被死亡的恐惧困扰;也有家长认为孩子小,即使跟他说了,孩子也不见得能够理解。
其实,是我们小看孩子了。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即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仍相信它的存在。到3岁左右,孩子开始慢慢理解物体的消失与死亡。在学龄前就能根据一定的自然原因、疾病原因和意外原因来解释死亡,知道死亡是生命的结束,人死了不能再活;任何人、动物和植物都会死;死去的人、动物和植物既不能走,也不能想问题;对死亡感到伤心、难过。孩子对死亡的好奇是身心发展的一个正常部分,这是对生命本身和自己存在的探索,也是在学习认识自己、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可是什么时候和孩子谈死亡?怎么跟孩子谈死亡?有成熟的绘本用生动的图画和简洁的文字轻易地贴近孩子,也给大人提供了一个开展生命教育的好工具。把“死亡”这个问题抛给绘本,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家长可以谈谈自己的理解,让孩子自己内化发酵,去感受和思考,而优美的画面和温柔的故事也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生命的爱。要相信,这些话会在不知觉的时候让孩子受益。
1在自然中认识生命的流逝
这是一片叶子从发芽到飘落的故事,也是一个给小朋友讲的生命故事。春天,弗雷迪这片叶子从树枝上抽出芽来,头一回见到大树和这个世界。夏天,叶子在生长 ,叶片又宽又厚实,五个角又尖又硬。秋天,当有的叶子从树枝上被风吹走,叶子们吓坏了。最有智慧的叶子开始告诉大家:到了叶子离开树枝落下去的时候了,有些人把这个叫做死。它说“万物都会死,不管是大是小、是强是弱。我们经历日晒月照,风吹雨打。我们学会跳舞欢笑。最后我们死去。”谁也说不准自己什么时候会死,死了会去哪儿,但不必害怕,这是自然的变化。春天变成夏天你不害怕,夏天变成秋天,你也不害怕,那为什么要害怕这个死的季节呢?有一种东西比所有的叶子和树都强,就是生命,我们大家全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叶子经历的四季就像我们的一生,它会真诚地告诉孩子,什么是死,什么是生命。
(美)左罗托夫 编文
(意)维塔 绘
一个小男孩在快乐的白天结束时,问:“风停了以后,它到哪里去了呢?”他妈妈向他解释风没有停,只是吹到别的地方去了,让那里的树跳舞。然后,妈妈用简单生动的语言解释自然现象,从白天到黑夜,风云雨到天地万物,像海浪,树叶,雨回到了云里,生成新的雨;波浪退回到大海里,成为新的波浪;白天与黑夜循环往复,他们都不会消失,只是在另一个地方,另一种形式开始。整个宇宙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变化发展,时间万物生生不息。
自然中的草木枯荣和人的生老病死是一个道理。死亡首先是自然界的一种客观现象,而从与孩子的情感联系稍远的自然现象说起万物的消失和再生,能够帮助孩子建立一种朴素的生命观。让孩子观察自然中的花开花谢,了解各种生命形态的变化,都是孩子自己学习生命、认识死亡的过程。
2从动物身上学习面对死亡
(日)汤本香树实 著
(日)酒井驹子 绘
这是一首忧伤的歌。熊最好的朋友小鸟死了,他把小鸟装在一个漂亮的盒子里,整日带在身边。森林里的伙伴们善意地劝他遗忘,可他却把自己封闭起来,怎么也走不出悲伤。直到有天熊遇到山猫,对他说“小鸟死了,你一定很难过吧?”那些封闭的孤单因为有了尝试理解的对象而找到倾泻的出口。山猫为死去的小鸟拉了一首曲子,琴声舒缓地流淌,与小鸟在一起的快乐记忆也随之荡漾,熊想起了一切。
记忆可以成为跨越离别、生死的永恒之桥。面对心爱的东西、心爱的人的离世,那些共同度过的生命时光里的快乐和温暖却会一直留在心里。当孩子失去了心爱的东西、心爱的人,或许你可以把这本书的故事讲给他听,当然最好买本书送给他,至少它给了我沉静的力量。
《獾的礼物》
(英)华莱 编绘
杨玲玲,彭懿 译
充满智慧的獾离开了他的身体,也离开了所有的动物朋友,虽然他在生前已常常告诉朋友他只是到了隧道的另一头,大家不要为他难过,可是动物们还是很伤心。到了春天,所有的动物聚在一起怀念獾,说着獾以前与大家相处的种种,大家的悲伤慢慢抚平,因为獾虽然永远离开了,但他所留下来的“礼物”却像是矿藏一样,永远都在帮助有需要的人。
怎样看待死亡,死亡会留下什么?很多时候死亡留下的是沉重、是孤单、是悲伤,但是本书留下的不只是这些,獾留下的不只是朋友们的悲伤和思念,还有曾经陪伴朋友的点点滴滴和带给朋友们的帮助。用平静的语调、温暖的画面来讲述的故事,虽然主题是如何面对死亡,但孩子会更多感受到生命的价值。
3从亲人的离世理解生命与爱
《再见了,艾玛奶奶》
(日)大塚敦子 摄影文字
(日)猿渡静子 译
这是一本感人、温暖,最贴近生活的生命故事,作者用摄影的方式,从一只猫的视角见证了一位坚强的老人在面对死亡时的从容。艾玛奶奶说:“也许,我很快就无法走路,无法进食,一件一件的,可能我都无法再做到了。但这些,不过是我的身体在为一次遥远的旅行作准备。因为,死啊,就是灵魂离开这个肉体,离开这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啊。”书中饱含生命之爱,令人读后感动不已。原来死亡也可以如此温暖!
告诉孩子,生命是有限的,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重要的是要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让孩子明白死亡对于人类来说或迟或早都会发生,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还让孩子明白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逆转;而死亡的降临并不可怕,也可是如此平静和安详。这样的人生道理,难道不应该和我们的孩子分享吗?
《爷爷变成了幽灵》
(丹麦)金·弗珀兹·艾克松 文
(瑞典)爱娃·艾瑞克松 图
彭懿 译
这是一个关于爷爷幽灵和孙子艾斯本之间温情的故事。爷爷因心脏病突发,倒在了大街上,妈妈说爷爷变成了天使,那个穿白色长袍、张着白色翅膀在空中飞翔的天使;爸爸说爷爷变成了泥土,随雨水一起融入到黝黑色泥土里,可小艾斯本却始终想象不出爷爷那时的模样,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就在爷爷入葬的那天夜晚,伤心的艾斯本看到爷爷竟坐在房间的壁橱上,变成幽灵回来了!接着,艾斯本陪着爷爷去寻找那个忘记做了的事情,温柔的回忆和暖暖的亲情包围着祖孙二人。
这是一本关于亲情与死亡的书。死去的爷爷化身幽灵来到孙子身边,是为了和孙子道一声再见。当爷爷走进黑夜,重新消失,小艾斯本也接受了爷爷的死,并坦然开始新的生活。严肃的死亡话题显得自然、透明,它适合失去爷爷的小孩,和所有失去亲人而痛苦和迷惘的大人。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心理治疗的战争:弗洛伊德要打回来了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