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撑起一片心灵的绿荫——浙江省(湖州市)红十字会心理应急救援队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或许不太为人所熟知,但无论在灾害现场,还是学校、社区,却总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或许看上去弱不禁风,但他们的身体里却蕴涵着磅礴的力量,把每一名需要他们帮助的人都当成了自己的朋友,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他们都有各自的职业,但只要有需要,他们会尽可能在安排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参与到一个个艰巨的任务中去……他们有着一个相同的名字:浙江省(湖州市)红十字会心理应急救援队队员。
这支成立于2012年9月的心理应急救援队伍,人数虽然只有44人,但他们的能量却远远不止这个数字。救援队成立至今,参与过芦山大地震灾后心理救援,走进过不同的学校、军营、社区、工厂,为无数需要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辅导的群众撑起了一片心灵的绿荫。作为全省唯一一支心理应急救援队伍,该救援队更是于2013年10月,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批准为中国红十字(浙江)心理救援队,成为全国红十字会系统3支国家级心理救援队之一。一路走来,有汗水、有泪水、有困惑,但更多的却是开心和满足,在他们劳心劳力地帮助下,不少人走出了心理的阴影,打开了闭塞已久的心扉,获得了真正的快乐。
大灾面前 救灾更“救心”
2013年5月3日,浙江省(湖州市)红十字会心理应急救援队的6名队员踏上了前往四川芦山的征途。原来,在得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的消息后,这支年轻的队伍主动请缨,表示愿意服从组织安排,随时赶赴雅安灾区提供心理救援服务。最终,受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指派,6名心理救援队队员作为第一梯队,奔赴灾区执行心理应急救援任务。
救援队赶到成都后得知将被派往芦山县太平镇,对该镇中小学师生进行心理应急救援。然而因道路多处山体塌方、飞石滚落,原本开车2个小时的路程,最终耗费了5个小时才走完,队员们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7点多。当地的负责人表示让救援队先好好休息休息休息,但队员们深知,灾难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心理创伤,自己能早一些开展心理救援工作,灾区的人民就能早一步脱离心理的痛苦。于是他们不顾旅途劳累,简单吃点面条后,就在帐篷外席地而坐,各自拿着手电筒开了一个工作会议,通过一路上观察到的情况,讨论初步工作方案及注意事项,然后明确工作纪律要求。深夜12点,会议结束,队员们用门板做床板,套上睡袋,匆匆睡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队员们便开始走村串户,过塌方路段,趟汹涌山洪,徒步到社区、村组、灾民安置点等处开展调查工作,了解当地的总体受灾情况和学校及师生分布情况等第一手资料,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学校师生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地震的阴影。
身处灾区,什么样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救援队在开展毕业班带教老师心理沙龙过程中,灾区下了一场地震发生以来最大的暴雨,是继续去学校开展沙龙活动,还是回帐篷防雨?当选择出现在救援队面前的时候,他们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2个多小时后,雨停了,沙龙也结束了,当救援队一行回到帐篷时却发现,他们所有的生活用品都已经经受了一次暴雨的洗礼,但是队员们没有抱怨,因为他们明白,一场心理沙龙对于那些老师的帮助,远远高于自己这些生活用品的价值。
作为救援队队长的陈海支,曾参与过汶川地震的心理救援工作,此次救援队的芦山之行,他也一直冲在最前面,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队员们。然而由于当地恶劣的天气,以及长时间不间断地工作,陈海支因淋了雨、受了凉,患了支气管炎,咳得很厉害,队友们劝他休息两天,但他顾不得休息,吃了些自带的消炎药后依然冲在工作第一线。
而队里年龄最小的队员王兴,在忙碌工作的同时,也不忘给家里报个平安,然而在整个开展心理救援期间,他对妈妈说的话,都是善意的谎言:他告诉妈妈自己是在位于大后方的成都进行心理救援工作,对于自己一直在地震最前沿,几次都与死神檫肩而过的事情却只字未提。
……
虽然工作过程中充满了危险,生活条件也很艰辛,但大家都没有一句怨言。看到灾区人民被地震灾害撕碎的心一天天愈合,省红十字会心理应急救援队队员们揪紧的心也一天天放松了下来,十几天来,他们夜以继日、走村串巷,以娴熟的疏导技巧、专业的干预策略、忘我的情感投入,与灾区群众心心相惜、肝胆相照,抚慰了数以千计的心灵,点燃了希望的火焰。正是在他们不辞辛劳地帮助下,笑容又重新回到了受灾群众的脸上。在芦山的2周时间里,心理救援队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他们共进行了心理健康筛查1255人次,个别心理辅导108人次,团体心理辅导465人次,帮助受灾者逐渐走出了心理的阴影,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缓解了精神心理痛苦。救援队员们更是收获了当地老百姓的友谊,不少灾区群众至今还和心理救援队保持着联系。
“平灾结合”心理救援惠及更多人
心理危机不仅发生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及其潜在次生衍生危害的当时,同时也可能发生在我们进行危机干预之后的很长时间内;甚至更多的时候,会因人而异地散发在我们每个人一生的某个时期。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心理救援,让更多人走出心理困境,成为了省红十字会心理应急救援队队员在平时研究的新课题。
根据社会公众的需要,心理救援队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部队,定期开展心理辅导。与学校红十字工作有机结合,救援队多名专家作为湖州市市属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特聘教师,定期赴学校举办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接受学生个体心理咨询及高考前心理疏导,受到师生和家长的欢迎。有4名队员被驻地部队吸收为预备役军官,负责所辖部队官兵的心理辅导教官,每年定期赴营地开展巡回辅导工作。救援队还定期派出专家到监狱,协助监管部门对罪犯开展心理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等,有些人会觉得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从而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对个体的心理危机干预显得越来越重要,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为此,市红十字会筹集资金设立“明天的微笑”心理危机干预红十字公益项目,于5月9日启用了湖州红十字心理健康热线” (400-051-0572),同步开通了“湖州红十字心理健康在线”网站(网址:zjhzrcp.org.cn),依托省红十字会心理应急救援队和其他志愿者的力量,免费开展心理咨询、疏导和危机干预,对心理危机人群进行早预防、早发现、早评估、早疏导、早干预,避免因心理危机而导致严重后果。
省红十字会心理应急救援队队员史金芳是这条心理健康热线的牵头人之一,正是他带来了一批有着专业知识的志愿者,充实了整支心理热线队伍。
虽然热线成立时间不久,但是相关方面的知识培训却已经开展了数次,用这些心理热线服务人员的话来说,电话随时有可能进来,所以也要做到能随时进入角色,为来电者提供心理方面的帮助。
为了让心理热线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热线接听人员分为了常驻组和专家组,每天安排常驻组的一名志愿者在晚上6点至10点接听热线电话,而专家组的人员由于平时工作都比较忙,并没有硬性规定每天都要到场。然而热线正式启用之后,小小的工作室内,每天都至少有7、8个人在,这其中有常驻组的,也有专家组的。他们每一个人都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到热线接听的工作室,为的只是能够让来电者接受到最好的心理帮助。
在接听热线的志愿者中,有一名来自练市的教师,每当轮到他当值接听热线的时候,他总会早早地坐车从练市赶到湖州,随身携带的除了日常用品外,还有一个睡袋,因为他怕会漏接热线电话,所以晚上就直接就睡在了工作室内,而第二天一早5点钟左右,他又会赶回练市,准备当天的课件,而来回的车费,他却从来没要过一分钱。
现如今,省红十字会心理应急救援队的规模正在日益壮大,他们所承担的任务和责任也越来越重,虽然加入进这支队伍中,可能会牺牲一些空余时间,可能会遇到不少困难和危险,但是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一直是他们坚守的信条,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播洒了温暖的阳光,为他们撑起了一片心灵的绿荫。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浙江教育频道:李家巷镇中心小学:健康从…
- 下一篇:湖州电视台:“铁窗里的温暖”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