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秘籍:左脸更好看
怎样才会更上相?
这个问题对于爱美的人来说恐怕不亚于穿衣打扮。45度角仰望天空制造文艺效果,剪刀手挡住脸制造小脸效果……如果你觉得这些太俗套,不够高端大气,也不“科学”,那么现在就给你介绍一款简单实用科学大气的上相秘籍——左脸原则(注1)。
艺术家爱左脸
什么是“左脸原则”?就是原则上要尽量多暴露自己的左脸。蒙娜丽莎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标准的左脸原则范本。
心理学家早就观察到,并不只有蒙娜丽莎一个人喜欢将左侧脸呈现给我们,西欧的大部分肖像画都会这样。剑桥大学(Cambridge University)的心理学家麦克马纳斯(McManus)和汉弗莱(Humphrey)于 1973年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检验了1474幅14世纪到20世纪的西欧肖像画(单人),发现891幅人像(约占60%)都展现其左侧脸,而只有583幅人像(约占40%)的人像展现的是其右侧脸。也就是说,艺术家们倾向于将肖像画的左侧脸呈现给我们看。更有趣的是,他们还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多地展现其左侧脸。在左侧脸的肖像画中,68%的女性肖像呈现的是左侧脸,而只有56%的男性肖像呈现其左侧脸。
艺术家为什么爱左脸?
左脸到底有什么特别,会被艺术家如此钟爱?
有三种猜想:
第一种猜想将原因归结到画家身上,认为右利手画家更容易画左侧脸。
右利手画家都是右手拿画笔,这样容易将肖像画的左侧脸画出来。但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心理学家尼科尔斯(Nicholls)等人在1999年发现,以拉斐尔(Raphael)为代表的左撇子画家也喜欢画左侧脸。另一方面,有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偏好展现左侧脸,然而女性中的左利手并不比男性更多。
第二种猜想将原因归结到观看者身上,认为观看者的知觉存在左侧视野偏好。
人们更喜欢看左侧视野的东西,所以画家投我们所好,将肖像的左侧脸展现在人们的左侧视野。可是,我们为什么会更喜欢看左侧视野的东西呢?因为人的右半球大脑在对情绪信息的感知上具有优势,而根据左右交叉的原理,右半球大脑掌管着左侧视野,所以我们更容易感知左侧脸的情绪信息。可是这种解释同样也解释不了性别差异。
第三种猜想将原因归结到肖像画中的人,肖像画中的人偏好展现其左侧脸。
上面提到了右半球大脑掌控情绪的假设,分析的是观看者,这次是用这个假设来分析肖像画中的人。左侧脸的情绪信息更多,心理学家假定肖像画中的人自发地懂得这一点,因而偏好展现其左侧脸,这样可以更好地表现自己。这个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多地展现其左侧脸。社会文化要求男性更加理性隐忍,不能随便表现出自己的情绪,因而男性并不想在肖像画中展现自己左侧的情绪脸;而女性是情感动物,更倾向于表现自己的情绪,因而更多地在肖像画中展现左侧的情绪脸。
虽说第三种解释更完善,但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正确的,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就要先考察这个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
左脸真的更受欢迎?
不只是艺术肖像画存在着“左脸原则”现象,维克森林大学(Wake Forest University)的心理学家布莱克本(K. Blackburn)和斯基里洛(J. Schirillo)2012年发表于《实验大脑研究》(Experiment Brain Research)中的一篇研究还发现,真实人像中也存在对左侧脸的偏好。 这篇研究采用的实验材料是10男10女微笑的侧面头像照,每个人既有左侧脸的头像,也有右侧脸的头像。为了弄清楚到底是长相问题还是方向问题,研究人员还给出了对应的镜像反转头像。让37名大学生观看图片,每看完一张就对照片审美上的愉悦度从1-9打分,评分越高表示越偏好这张图片;此外还要记录大学生观看每张图片时瞳孔直径的大小,因为看到感兴趣的东西时瞳孔会放大。
右侧脸照片(每张人像的第一个)和左侧脸照片(每张人像的第二个)例子
结果发现,不管是原始图片还是镜像反转的图片,不管头像是男的还是女的,大学生对左侧脸照片(镜像反转图片中的右脸)的愉悦度评分更高,瞳孔直径也更大。也就是说,即使原始的左侧脸(下图2)在镜子中反转后位于右边(下图4),被试也会更喜欢它。
为什么人们更喜欢左脸?
布莱克本(K. Blackburn)和斯基里洛(J. Schirillo)认为,这个研究结果支持了大脑右半球情绪优势假说。因为右半球控制的左侧脸有着更强烈的情绪,不管左侧脸是向左还是向右,我们都更可能认为它更美。因为当你喜欢一张冷酷的脸时,左侧的脸会比右侧的脸看起来更冷酷;当你喜欢一张充满笑容的脸时,左侧的脸也会比右侧的脸看起来笑容更多。看来之前的三种猜想都错了。
不管原因是什么,总之你现在知道了:再拍照片时把你们的左脸挺出来,像蒙娜丽莎一样面对镜头,你会更美。(在ta面前同样适用哦!)
注1:左脸原则是心事鉴定组编辑自造词汇。
参考文献:
1.McManus, C., & Humphrey, N. (1973). Turning the left cheek. Nature, 243: 271-272. DOI:10.1038/243271a0.
2.Nicholls, M. E. R., Clode, D., Wood, S. J., & Wood, A. G. (1999). Laterality of expression in portraiture: Putting your best cheek forward.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226:1517-1522. DOI: 10.1098/rspb.1999.0809.
3.W. R. Powell , J. A. Schirillo. (2009). Asymmetrical facial expressions in portraits and hemispheric laterality: A literature review. LATERALITY, 14 (6): 545-572. DOI: 10.1080/13576500802680336.
4.Kelsey Blackburn , James Schirillo. (2012). Emotive hemispheric differences measured in real-life portraits using pupil diameter and subjective aesthetic preferences. Exp Brain Res , 219: 447–455. DOI 10.1007/s00221-012-3091-y.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创意和精神疾病之间的真正连结
- 下一篇:【大脑前沿011】神经科学的新工具盒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