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开学恐惧症”吗?
新闻事件: 又到了每年9月份开学的时候,学生们前脚还流连于美好的暑假生活,后脚则要紧张地筹备新学期。开学之初,每一位同学都会面临一个角色转变期,从假期的自由轻松状态转换到规律有序的学习状态。有些同学可以很好地适应这个转变,但也有部分同学还不能从暑期的状态中调整过来,甚至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消极的心理。开学了,你做好准备了吗? 心理解读: 漫长的暑假结束了,开学的钟声已经敲响。面对新学期的到来,你的心理做好准备了吗?是否会莫名其妙感到烦躁、焦虑、疲惫、恐惧……?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很有可能出现了“开学恐惧症”。 假期无忧无虑的放松生活与开学后紧张的学习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由于不适应这种反差而导致的心理问题,被称为“开学恐惧症”。“开学恐惧症”是一种对学校产生恐惧心理的情绪困扰,并不是一个专用的医学术语,只是由于近几年该类学生较多,才形成的一个俗语。主要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缘无故发脾气、浑身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有的还伴有头痛、胃痛等躯体不适症状。主要的诱因是“开学”这个特殊的生活事件,导致学生产生对学校学习生活相关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唤醒,包括学习压力过大导致的烦躁和紧张;人际交往困难导致的焦虑和恐惧;角色转换适应不良导致的疲劳和恐慌等。 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的研究人员总结出一个数学公式可以帮助诊断“开学恐惧症”,最后计算出的数值越大,说明对开学的恐惧越大。 公式:[(s+c) x (r+t) - (h+o)]÷b s: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感? (1-5分,快乐感最低的得分是5分) 假期接近尾声时,无论是家长和老师,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要开学了,该“收心”了!这个建议对于那些在假期过于放纵地玩耍,生活作息被打乱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另外一些学生,则需要帮助他们“宽心”。这些学生包括:心理素质和自理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学校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成绩不好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对新环境不能很快适应的学生、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较弱的学生,以及过于追求完美的学生。这六类学生是“开学恐惧症”的高发群体,需要家长、老师和学生自身共同努力,积极调适不良的心理状态,更好地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中。 针对“开学恐惧症”,家长、老师和学生该如何应对?缓解开学恐惧的关键在家长,首先,家长应和孩子一起探究对上学恐惧的真正原因,帮助孩子认清问题所在,及时疏导和缓解消极情绪状态;其次,家长应针对孩子放假期间作息时间被打乱的事实,及时调整生活规律,让孩子的学习生活步入正轨。开学之初,老师应注重减轻孩子压力,多和学生进行暑期心得交流,循序渐进地安排课业任务。对学生自身而言,可以采用积极暗示的方法,在新学期为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目标,对自己进行激励。如果对开学恐惧的症状比较严重,则可以考虑求助于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 |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心理前沿:适度紧张是心理健康的“维生素”
- 下一篇:“微博时代”的信息传播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