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湖州红十字心理健康在线>> 心理服务>> 心理案例>>正文内容

13博爱高墙·个案点评·男子监狱里的“长舌妇”

 

男子监狱里的“长舌妇”

 

省二监五监区三分监区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东北男人一般都是些性格豪爽、不拘小节、重情重义的人,与婆婆妈妈、拨弄是非、小肚鸡肠的“长舌妇”相去甚远。可小常(化名)似乎是个例外,他的种种行径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东北男人的看法。

小常刚入监时,将东北人见人熟、善侃健谈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不几天便与整个分监区200多号人混得很熟,甚至与不少人称兄道弟。那时,大家对他的评价是:不拘小节,豪爽大气,有北方男人的气概,是个“纯爷们”。然而,没多久,小常却被冠以“长舌妇”之“美名”。

小常能侃善辩,他非常活跃地在分监区收集各种道听途说的消息,然后加以传播,比如说张三要和老婆离婚了、李四儿子沉迷网络被学校开除了、王五老婆在王五入狱后又怀孕了、陈犯与李犯老早就是“同志”了……由于小常嘴巴没把门,经常有人因为他的信口开河而闹矛盾,一旦同犯间发生矛盾,小常总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然后积极扮演“和事佬”的角色:“何必呢?为这点小事闹别扭值得吗?别像个娘们,气量大一点!”开始阶段,双方当事人对小常的调解还心存感激,但时间一长,分监区没人再相信他的鬼话连篇,于是有人说:“宁可相信世上有鬼,也别相信小常那张臭嘴。”

小常改造能力一般,但虚荣心嫉妒心极强。当有人稿件发表,获得奖分时,他嗤之以鼻:“中几篇稿件有啥了不起的?咱们生产比比,看谁牛?”当有人在劳动中获得高分奖励,他同样不屑一顾:“这家伙没文化,大老粗一个,天生干苦力的命,出狱后还是打工的料!

小常口才好,出口成“脏”和骂人自然是他的拿手好戏。与人交谈时,开口闭口脏话。为此,他与不少人闹翻,也常因此被扣分。而每当警官批评教育他时,小常声泪俱下地认错,痛哭流涕地保证,就差没下跪了,其认错态度之诚恳,让警官无不动情。但嘴巴“清洁”了没几天,又故态重犯。对此,小常的解释是:“口头禅改不了。”

要说小常没优点,那也有点“冤枉”他了。其一,他对个人卫生极讲究,只要有空就洗澡洗衣。在出收工队列行进中,偶尔看见沿途别人吐出的浓痰,小常自然是大为不满:“啥素质?简直人渣。污染了咱们监狱这优美的环境,呸!”一口浓痰呼啸喷射而出,让观者无不瞠目结舌。其二,小常“健忘”。当然,这个“健忘”是有条件的。比如当看见同犯在泡茶聊天,而且有可口的茶点时,即使这个同犯一小时前刚与他发生矛盾,他也会若无其事地坐下来,然后与其推心置腹地一番恳谈,口若悬河的同时不忘往嘴里塞食物……

在小常的眼里,每个同犯都有他看不惯的地方:有管理能力的同犯,他看不起,称其“耍手段玩心眼”;生产中的佼佼者,他看不起,称其是“下层苦力”;积极靠拢警官的,他看不惯,称其是“马屁精”;来自农村的同犯,他看不起,称其是“乡巴佬”;经济条件好的,他看不惯,称其是“啃老寄生虫”;“三无人员”,他更看不起,称其是“穷鬼”……总之,在小常心目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入他的“法眼”,只有他才是真正的“完人”!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如果20岁的时候不是愤青,这辈子就完了;到了30岁还看谁都不顺眼,那这辈子也完了。”因此,有人这样断定早就过了而立之年的小常:“这辈子真的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

因为春节的缘故,这些天见了很多亲朋好友。其中有性格豪爽、不拘小节的,也有婆婆妈妈、小肚鸡肠的;有能侃善辩的,也有沉默寡言的。正如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说的那样,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个案里的小常学员,初看上去确实有点“长舌妇”的感觉,而且是一位嫉妒心强的愤青。不过心理学一直强调性格本没有好坏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甚至有些表面上是缺点的特征,换一个角度可能就恰恰是优点了。其实我们每个人,或许生来彷徨,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自身的价值。小常学员也许只不过是在“愤青”和“嫉妒”的过程中寻找自己而已。相传“认识你自己”也是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的一句箴言。但认识自己往往又是世上最难为的事情。个案里,没有一个人能够入小常学员的“法眼”,那么他认为自己是“完人”还是根本就不曾认识自己呢?

其实,我们无可避免地跟自己保持陌生,我们不明白自己,我们搞不清楚自己,离我们最远的,往往就是我们自己。我想在这里介绍一个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荣格认为人的心灵包含有意识的自我(ego)、无意识两大部分。荣格认为自我只是整体心灵的一小部分,无意识才更具影响力。整合自己无意识的特性会自然的发生而发展个人的个性,这种程序叫做个性化。如果一个人有意识的自我与无意识相互矛盾无法整合,则会产生心理症状,如焦虑或忧郁等。荣格又把无意识分为个人无意识及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包括个人的种种情结,而集体无意识则包括人类整体经千百年累积在无意识中的宝贝。荣格用集体无意识来表示人类心灵中所包含的共同的精神遗传。他认为集体无意识中包含着人类进化过程中整个精神性的遗传,注入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精神的一部分,它与个人无意识截然不同,因为它的存在不像后者那样可以归纳为个人的经验,因此不能为个人所获得。构成个人无意识的主要是一些我们曾经意识到,但以后由于遗忘或压抑而从意识中消失的内容;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从来就没有出现在意识之中,因此也就从未为个人所获得过,它们的存在完全得自于遗传。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认为人的性格可分为外向与内向两大类。其区分的关键在于心理能量的指向。内向的人,他的心理能量是向内关注于自身内在。而外向的人,他的心理能量流向属于外在的他与别人的关系。

结合分析心理学,我们来分析一下小常学员的情况。在集体无意识层面,我想起有位学者说过,南宋末年,崖山海战之后,华夏文明产生了断层。十万军民集体跳海殉国后,遭遇北方游牧民族重创后的汉人,开始变得保守,精神上也开始麻木苟且和奴性。我无法考证这是否是当代华人集体无意识中消极方面的一部分。但是我明白要了解我们的集体无意识,是需要溯古思源的。我们不妨做一个省略,以利于我们更深入的探索和思考。在个人无意识层面,我们关注的是情结。情结是一种心象和意念的集合,具有某种特别的情绪基调。情结的出现与消失,有着它自身的规律,往往不受我们意识的支配,甚至能够支配我们的意识自我。很多时候我们的快乐或愤怒,总是会伴随着情结的触发,我们不能再理智地表现本来的自己,而是完全被情结所占据与控制。结合小常学员,他一样有自己的情结,这种情绪可能源于幼年期经历、创伤性的经验、情感困扰或道德冲突。比如经常看到身边的东北男人性格豪爽、重情重义,就可能会产生“纯爷们情结”;比如经常和身边的爱道听途说、搬弄是非的妇人在一起,就可能会产生“长舌妇情结”。我们反过来想一下,如果不是小常学员拥有这些情结,而是这些情结拥有了小常学员,那么小常学员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长舌妇”和所谓“完人”。单从一个书面的个案介绍,我无法获知究竟是什么样的情绪在影响小常学员,好在,就心理分析来说,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让他消除或根除这些情结,而是希望他能够通过觉察和理解,感知到情结在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中所起的作用,从而降低情结的消极影响。分析心理学认为,一旦我们认识与理解了情结的存在及其意义,情结也就失去了影响与控制我们的能量。这就好比被忽视的孩子总是要通过哭闹来吸引大人的关注一样,若是大人能够照顾好自己的孩子,那么他就会变得安静,就不再需要通过大哭大闹的形式来表现他自己的存在。在有意识的自我层面,小常学员多少也能了解自己一二。比如他是不认同“娘们”的角色的,也知道自己有一些不好的“口头禅”,他的“看不惯”其实也说明了他意识界里的认知与观点。

    说到这里,我想我们已经经历了深层的思考。我们思考了小常学员热衷于道听途说和贬低别人的原因,而且也能够意识到他有一个独立的自我,也一定有他自己的优势所在。幸福没有标准答案,快乐也不止一条道路。自己喜欢的活法,才是最好的活法。如果小常学员觉得自身是幸福和快乐的,那或许反而我们变成“长舌妇”了。所以我希望点评只是为读者为案主开一扇认识自己的小窗,肯定自己存在的独特性,品味自己的独特性,发挥自己的独特性,真正地做回自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样人生才是美丽的、快乐的。

    最后通俗地说一下“长舌妇”吧。其实主要症状也就是话多,而说话本就是一种宣泄。那为什么要经常宣泄呢?那自然是因为焦虑了。看着身边的人都比自己好很容易焦虑的,总是需要寻找平衡的,所以话也就多了。这类人倒不见得内心有多坏,相反却是需要怜悯的对象。当然朋友是可以选择的,任何人都有选择朋友的权利。所以如果你确实厌恶这类人,那你完全可以态度鲜明地和对方说明,说清楚你对他行为的看法,说明白自己的态度,并且不再去理会他。无视有时候是最残忍的惩罚,但不见得监室里所有的人都会对他无视。就象一个人跳舞,没有了观众,他慢慢也就没有了兴趣,但只要有其它的观众在,估计他多半还是会跳下去的。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把自己提升到他一个他仰望的高度。因为人的嫉妒心往往只针对比自己高出不多的人身上,如果对手遥遥领先了,那些爱嫉妒的人一样也会仰望和敬佩,甚至可能比一般人更敬佩。如果一个人经常被爱嫉妒的人伤害,那要不就是他还不够高,要不就是他自己也是胸无大志或者心胸狭窄的人。

省长湖监狱国家心理治疗师  

史金芳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