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湖州红十字心理健康在线>> 心理服务>> 心理案例>>正文内容

9博爱高墙·个案点评·刺猬

 

刺猬

●乔司监狱七分监狱

小方(化名)17左右的个子,文质彬彬。可就是看起来如此英俊帅气的小伙子,却是一个“刺猬”,成了监区人见人嫌,人见人远的一个人。

小方,湖南人,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6个月,于20115月份投入到乔司监狱服刑。投改之初,他的家人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来会见,见他可怜兮兮的样子,阿忠主动接近他,与他聊聊天,想借此机会了解他,同时也希望能在生活上帮他一点忙。不料,好心的阿忠却热脸贴到了一个冷屁股。小方冷冷地说:“别烦我,你的好心收起来吧!我不接受。”这可把阿忠气得够呛,发誓再也不理他。

可阿忠这人毕竟是一个软心肠,一日,他见小方的衣服破了,让他脱下来补一补,可他却甩出一句话:“我衣服破了,还要你管?你是谁呀?”顿时,让阿忠哑口无言。由于阿忠是小方的组长,有一天晚上收工比较晚,饭菜都凉了。好心的阿忠见小方就着冷饭冷菜在吃,便把自己开水瓶里的半壶开水送给他,结果他又来了一句:“不要老是没事找事好不好?”把阿忠剩下的半截话硬生生地吞进肚子里。

如果说小方是因为刚投改放不下面子,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大家相处时间长了,小方的一些做派着实令人受不了。

众所周知,服刑人员过的是集体生活,个人卫生和小组集体卫生非常重要,可他对集体卫生仿佛是一个“局外人”,从不主动参与搞卫生;如果说不愿意搞集体卫生,那你个人卫生总得弄弄好吧!可他也不愿意,就拿监狱统一发放的新鞋,他没穿几天,就会弄得像穿了几个月都没洗的样子。学习小组长看不下去了,送给他一双新的,但他不要。他说,除非警官给我,你们的东西我也不要。后来,通过警官将这双新鞋交给了他。可没过几天,他又把新鞋弄成脏兮兮的。穿鞋子是这样,穿衣服也不例外。每次换衣服时,他不是把换下来的衣服拿去洗,而是直接放下箱子里。等过了几天,再次换衣服时,他又把箱子里的脏衣服重新换上。他那箱子似乎成了“干洗机”。有时组长督促他去洗洗,最多三分钟,他把衣服放在脸盆搓两把,就晾到衣架上了。如果大家都说他衣服脏了,他干脆把衣服扔掉。

大家对小方的评价是“不要好”,但他对于吃却“要好”。吃饭时,十几个人的碗放在一起由分菜员分菜。遇到荤菜时,他看见自己的碗里的菜少了,伸手就将旁边的那碗菜拿来吃,吃了几口后,似乎才发现似的:“哦!这碗是谁的?我拿错了!”这样的事经常发生,弄得小组里每次吃饭分菜时都不敢离开,生怕到时菜又被他吃了。

尽管如此,一开始,小组里大家对他还是挺好的,也比较照顾他,组长也安排一些比较轻松的活给他。可他总觉得自己干得比别人多,今天想跟张三换岗位,明天想要李四的工种。渐渐地,大家再也受不了他的自私和喜怒无常的性格,并开始远离他。当他发现自己开始被孤立后,又主动示好。当一旦当大家准备接纳他时,他又会性情大变,对接近他的人破口大骂。

对于小方的行为,大家都深感不解,不知道他的内心到底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

看完《刺猬》,在脑海里出现了一个邋遢、冷漠、自我中心、不修边幅的文气帅气的小伙子的形象。我没法把他和“刺猬”相匹配,相反我却想到了在心理咨询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人物形象,一幕一幕的,甚至我还想到了一些自己的故事。

那是在我读初一的时候,我的语言老师讲到了鲁讯先生的不修边幅。不记得课文的名字了,只隐约记得是一个后辈在书店偶遇鲁讯先生,对鲁讯先生的一些描述。文章或许是在极崇敬的心态下写成的,我的那位语老师又在眉飞色舞、喜形于色间重复了这种崇敬,而且这种崇敬包含了鲁讯先生的不修边幅。于是我就在内心深处接受了这个词,觉得不修边幅是褒誉的。慢慢地不修边幅潜移默化地浸润到了我的身上,而我却不以为然。这种影响很深远,可能影响了我十多年,甚至可能丝微地影响到了现在。记得我在监狱工作以后,因为职业的需要慢慢地意识到要时时正正衣冠,才觉得自己可能在对不修边幅的理解上有了偏差。后来,有一次我和几位同学与我的那位语言老师小聚,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我大着胆子老师提及此事。老师很晕乎、很茫然、很尴尬,谦意地笑道:“我真是误人子弟呀!”再后来,因为心理学的缘故,我才明白其实我的语言老师只是个诱发的因素。他挺冤屈的,因为真正的原因是我个人幼年期的经历。小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寒加之有二位兄长,我是不太有机会穿新衣服的。我已经习惯了兄长们穿了两三年已经破旧的衣服。记得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因为我要在六一儿童节演出上跳舞,母亲加班熬夜了好几宿,我终于有了自己崭新的蓝裤白衫。我欣喜紧张、小心翼翼,甚至还有点坐立不安。但因为刚下过雨回家的路很泥泞,我只能步履蹒跚。可一辆急馳的拖拉机还是将污泥和脏水沾满了我的新衣服。小伙伴们当场就“幸灾乐祸”了,说怕是要回家挨骂了。一路忐忑到家,母亲还是嗔怪地让我脱下了衣服。大约是从那时起我就对新衣服起了反感,从此宁可穿得旧些。

回到个案,不知道读者是否明白了我诉说这个故事的原因?

是的,我想说明任何一个人的言行养成都是有原因的,甚至都是有幼年期经历的痕迹的。个案里的小方之所以有邋遢、冷漠、自我中心之类的问题,也一定是有原因的,也一定是有其幼年期经历的。只不过从个案中我无法获得更多的潜在缘由,我想在这一点上作者和他的小组组长阿忠怕是没有意识到,也无法获知。在上一期个案点评中我提到钟友彬先生的认识领悟疗法。其中讲到如果把来访者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变成意识的,病人真正认识到症状的原因和意义,得以领悟,症状便可消失。正如上面我的故事里,当我明白了我不修边幅的原因缘于小学二年级和初中一年经的两件小事之后,我就有了很多改变。

我们常说凡是自卑的人自尊心都特别强。这是因为没有人愿意随随便便把自己的懦弱和伤痕揭开来给别人参观。个案中的小方也是一样,“强奸”、“长时间无家人接见”无疑都会是他脆弱的痛处。你说他可怜兮兮,你主动要去帮助他,其实是以自己的“身高”来进行施舍的表现。于是他立马敏感地感到害怕,感到伤痕要被你揭开了。《礼记·檀弓下》记载了“嗟来之食”故事,说的是齐国发生严重饥荒,黔敖在路边摆放食物,用来施舍给经过的饥饿的人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来。黔敖左手拿着食物,右手端着水,说道:“喂!来吃!”饥民抬起头瞪大他的眼睛,盯着他,说:“我就是因为不愿意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赶上去向他道歉,最后这个人不肯吃而饿死了。曾子听说了这件事,说道:“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这个小故事给了我们三个启示。一是有骨气的人是不愿意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的;二是对于遭受苦难者和弱小者要发自内心的去用关心和爱护,给予别人帮助;三是不能固执地认为因为做人一定要有骨气,所以就绝不能去乞求别人的施舍,而是要懂得变通。如果对方表现出“抱歉”的神情,不要太过古板,要乐于接受。写到这里,我突然想是不是小方学员在学习“嗟来之食”这个成语典故时也犯了我一样的定性上的错误。认为不食嗟来之食是维护个人尊严,宁折不屈的大丈夫行为,却忘了故事中有关变通的第三点启示。

个案中小方的言行在心理学上解释为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学名词。防御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人格结构中它属于自我的功能。当自我觉察到来自本我的冲动时,就会以预期的方式体验到一定的焦虑,并尝试用一定的策略去阻止它,这个过程就是防御。一般来说,防御是在潜意识里进行的, 因此个体并不会意识到它在发挥作用。心理防御使用的好,能够使主体在遭受困难与挫折后减轻或免除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甚至激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主体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但使用的不好,主体就可能因压力的缓解而自足,出现退缩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疾病。在心理防御机制中有一类含有自欺欺人成分的消极性的行为反应,叫做自骗机制。结合本案,我从小方的身上至少看到了自骗机制的反向和分裂这两种防御。所谓反向,就是他的外在行为是与他的内在动机成反比的。记得有一首歌,曲名叫做《我的心里没有他》,这首歌从头到尾,都一直在强调“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其实要真没有他,歌曲也就没有必要反复抒情的演绎了。这和“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一样都是典型的反向防御。个案中小方的内心深处也一定希望有真心的朋友,有真心的帮助的,只不过因为反向防御的原因才去拒绝。心理学认为我们每个人,当然也包括小方都是有归属的需要和向上的潜力的,只不过在个案中我们只看到了小方的外在行为,并没有了解到他的内心罢了。所谓分裂说的是有些人的行为表现时常出现矛盾与不协调的情况。个案中小方的喜怒无常,时而主动示好时而性情大变就是这种情况。例如我国的一些知名的慈善家。做慈善的时候他们很大方,但对待家人和员工的时候却十分苛刻,甚至在商场上投机取巧,唯利是图。这其实并不是人们常说的虚伪,而是他们采取了分裂防御机制的缘故。这种分裂其实也很常见,因为我们每个人心里都生活中魔鬼和天使,都有本能欲望和道德标准两股力量在打架。

经过上面的分析与讲述,我们对小方的内心或许有了更多的认知。这样的认知正是理解和改变的前提。小方之所以采取了反向、分裂这样消极的防御机制,我想多少与他的幼年教育和人格特征有一定的关系。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是不会不顾社会规范去犯罪的,也不会象个孩子一样我行我素、任性骄纵和喜怒无常的。成长和适应是需要时间和磨难的,最终我们每个人都会趋于更完善的发展,都会找到健康的、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比如利他,也即我们通常说的助人为乐;比如幽默,通过幽默的方式弱化和消解矛盾或冲突;比如升华,也即我们通常说的化悲痛为力量;比如预谋,通过未雨绸缪预先作出切合实际的计划从而为化解问题打下伏笔或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总之,希望读者能够有所认识、有所领悟,遇事多思考,多运用积极的、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浙江省长湖监狱心理治疗师

                                                       史金芳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