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对婚姻的需求更多时,愿意为之付出的却更少了
你希望从婚姻中获得什么?当代青年对婚姻的期望与他们父辈相比又有何不同呢?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心理学和管理组织学教授伊莱·芬克尔(Eli Finkel)深入研究了美国人婚姻需求的历史性变化,分析了人们在婚姻中需求的不同可能带来的影响。上周,芬克尔在美国科学促进会2014年会上做了报告,研究论文随后将发表在《心理学研究》上。为果壳众婚姻幸福大计,果壳网专访了芬克尔教授。
芬克尔长期热衷于研究浪漫关系,“我意识到自己对婚姻的理解被局限在心理学方面了,”接受果壳网采访时芬克尔表示:“我希望从社会学、历史学、家庭科学等角度进行研究,以对这个主题有更广阔的理解。”根据他的说法,美国人婚姻需求的改变还与经济和文化的广泛变化有关。“基于历史学家与社会学家对婚姻期望的多年研究,我们心理学着重于分析这其中的马斯洛需求。”芬克尔说。根据马斯洛理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
在1776年《独立宣言》颁发后的几十年中,美国的经济生产单位主要是由小农户构成的,工薪阶层很少。当时,婚姻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温饱和安全感的基本需求。“在1800年,为爱而婚是很可笑的。”芬克尔说:“并不是说人们不想在婚姻中获得爱情,只是那时爱情并非婚姻的重点。”
从1850年开始,美国开始了大幅持续的城市化转变。“男主外女主内”的婚姻模式愈发根深蒂固。国家变得更富,原来婚姻中的基本需求也弱化了。“诚然,婚姻仍是一个经济结构,但结婚的主要功能开始愈发向‘爱与陪伴’靠拢。”芬克尔说。
而后,伴随美国20世纪60年代各种各样反主流文化运动的进行,第三种婚姻模式出现了——仍强调爱与陪伴,但更强调自我发现和个人成长。在现代婚姻中,美国人希望通过婚姻找到自我、追求事业、发掘核心自我。
芬克尔对这些历史性变化很感兴趣,因为满足人自我发现和个人成长需求的婚姻会质量极高。但是他怀疑是否大多数美国人的婚姻可以实现配偶的这种新的心理期望。要知道,这种更高层次的需求客观上要求人们在婚姻关系中投入更多时间精力,但实际上,美国人在婚姻上的投资却比过去更少了。对于大多数婚姻来说,这种供需上的落差并不是个好兆头。许多学者和社会评论家都认为,当今美国人希望在婚姻中得到更多,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不过,芬克尔和他的学生们不以为然。他们认为,问题不在于人在婚姻中想要的比过去更多了,而是他们期望的本质变了。芬克尔说:“人们对于婚姻基本的心理需求和安全感需求减少了,但是他们会在婚姻中追求更高层次的东西,比如个人发展。”他指出,当婚姻的功能仅是满足温饱和安全感时,人们不太需要在心理需求上有什么远见。但当原本的功能转变为爱甚至是自我表达时,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就很重要了。
一方面,人们在婚姻中需求与预期在逐步提高,另一方面却没有付出与之相应的投入,比起过去几十年,现在的美国人会花更少时间与伴侣相处。这种尴尬的落差可能造就了现今居高不下的离婚率,以及婚姻满意度的整体下滑。大多数夫妇都不会投入时间精力去考虑婚姻中爱与自我表达的事——有孩子的夫妇会花时间考虑养育儿女的问题,没孩子的则会花更多时间工作。芬克尔将这种情况比喻成“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攀登马斯洛需求之山”。
“我固然对希望在婚姻中满足自身对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的人们很感兴趣,但要满足这些高层次的需求,人们就得投入时间和精力,以对他们的另一半有深刻的了解。”芬克尔告诉果壳网:“如果他们无心投入,或者与伴侣不能足够好地磨合,那么那些高层次预期的存在就可能令彼此徒感失望。在这些案例中,他们最好调整一下自己的预期。”
芬克尔建议那些想维持幸福婚姻的人适当调整期望。你可以选择:
他还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改善婚姻关系的方法——21分钟写作法:每对夫妇以想让大家都好的第三方视角写下婚姻中的矛盾冲突。芬克尔总结道:“如果你想实现‘自我表达和个人发展’,就要在婚姻中投入充足的时间精力;如果力不从心,就要适当调整你的期望来减少失望。
虽然芬克尔只研究了美国的婚姻,但一些趋势却可能是在全世界有普遍意义的。“中国婚姻很大程度上正在由体制模式向伴侣模式转型,”芬克尔对果壳网说:“我不确定在中国人们有多大程度上相信自我表达是婚姻的主要目的,但我想在接下来的几十年这个趋势会愈发明显。”他也表示,尽管很多人的婚姻会在攀山的“窒息”中走向尽头,但生存下来的人会比前辈们更加幸福——如果在当前的需求下,如果双方在婚姻中仍能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愿意帮助彼此得其所需,他们的婚姻质量将优于旧时婚姻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改变你的喜好,其实很简单
- 下一篇:恋爱问题多?积极点,开口说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