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湖州红十字心理健康在线>> 心理服务>> 心理案例>>正文内容

4博爱高墙·个案点评·老小孩

 

老小孩

省一监

分监区服刑人员中有一个“老小孩”,今年已年过六旬。入狱前曾是公务员的他,还担任过某单位的领导,按一般人的理解,这样的人做事会很有分寸,而且行为举止也会落落大方。可分监区这个“老小孩”的一些行为举止却不按常理出牌,而且反复无常,颇令人不解。

“老小孩”名叫阿春(化名),今年已62岁。分监区部考虑到他年纪大,便安排他搞搞卫生、扫扫地,可他不愿意,说这是看不起他。为了证明自己还很年轻,身体也很好,那段时间,他天天洗冷水澡。这还没完,洗完澡后,他一定要赤膊在走廊上来回走动,直到大家都说他身体好后,他才会“满意”地回到小组。据跟他同小组的人说,有好几次回到小组穿衣服时,他拿衣服的手都在哆嗦。这些情况反映到分监区部后,分监区警官生怕他闹出什么病来,没再安排他在后勤搞卫生,而是让他到一线劳动。

如果现实中的阿春真如他性格中那般好强,倒也没话可说。可他的好强却不是用在劳动上,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与人争个高低。前些时间,监区举办趣味运动会,其中有一个“钻低杆”的项目,简单地说,就是要求人在一个高度仅30厘米的杆下穿过,但不能碰倒杆上的标尺。这是一个对身体柔韧性要求非常高的项目,一般都是年仅二十几岁的小年轻报名参加。“老小孩”阿春原本也没报名参加这一项目,可有一天几个小年轻故意激他,说是“钻低杆”这个项目,高度放到50厘米,阿春也钻不过去。这话可就让阿春不高兴了,他立马要跟几个小年轻比试一番。但30厘米高对于腰腿都不再灵光的他来说,着实有些难,可他不服气呀,硬要争个高低,最终以腰闪了不能动而告终。

“老小孩”不仅好强,而且脾气反复无常。分监区的开水按量供给,原则上一天一人一壶水,但有时开水多了,分监区也同意让大家多打一些,可兼管开水供给的“老小孩”却不乐意了。他摆出一副铁脸无私的样子,无论是谁来打开水,一律按“一人一壶水”的规定执行。如果真如这般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大家也没什么话可说的。可事实上,多余开水的供给完全要看他的心情,他心情好了,他会主动帮你把开水打上,而且会到处招呼大家去打开水。可一旦心情不好了,开水桶里有再多的开水,任你说破嘴巴也没用,他就不给你开水,看你能怎样?为了这事,分监区的服刑人员多次和“老小孩”闹到警官那儿去。值班警官在得知开水桶里还有开水供给时,就对他说:“多余的水可以让大家多打开点。”可他脖子一歪,说:“这怎么行?这违反上级规定的。”你看,这样一个人,让人怎么说他才好?

“老小孩”喜欢唱歌,每天嘴里都哼着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老掉牙”的老歌。如果说只是嘴里哼哼唱唱,不影响他人,那也没什么。可他经常在小组里旁若无人地大声歌唱,唱到高兴时,还会来几句“美声唱法”,这就让人十分厌烦。有好几次大家在小组里读书看报时,他高声歌唱,组长劝他不要影响大家时,他却歪着头,振振有词地说:“我这是高雅艺术,你们听不懂。”分监区有几个90后,是“哈韩”、“哈日”的,嘴里偶尔也会哼几句,这要是让他听到了,他会大吼一声:“别唱,烦死了。”你唱歌那是“高雅艺术”,可别人一唱,你却“烦死了”。这样的人,怎么跟大家相处?

现在,大家都不太愿意跟他说话。他一看形势不对,又变得十分谦卑,处处讨好别人。可没几日,他又会对谁都爱理不理。大家都说,“老小孩”翻脸比翻书还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

已经点评了几则个案,这次看上去要轻松一些。文章的标题起的很中性,所以我们不妨用一种愉快的辩证的眼光来分析下“老小孩”。

老是一种自然和生理现象。《论语》有言,“及其老也,血气既衰”。老有一个年龄界限。现时,人到60退休,进入老年年龄段;古时,《晋书·食货志》载:“十二以下,六十六以上为老小,不事”。即:66岁以上叫“老”,12岁以下叫“小”,老小皆可不做事。民间有句流传的老话叫“老小老小,越老越小”,说的是老人真会像孩子一样任性,可见这是很平常的心理现象。人在小的时候会在父母面前无理取闹,在老的时候会在儿女面前喜怒无常,这象一个完整的哺育与反哺过程,个中自有辛酸,但皆因有爱而包容。魏晋间医学家皇甫谧在《高士传》曾载一位叫老莱子的70岁老人。这位老人虽说寿高70,却常穿五色彩衣为婴儿状,目的是以此娱父母。算是记载最早的乐趣延人寿的“老小孩”的形象。

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也常常能看到阿春学员这样的“老小孩”,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时候我会停下手里的工作去思索。据我的观察,人到了老年,会感到无奈无助,对他人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而且特别在乎别人对他们的态度。如果多与他们沟通,多采纳他们的积极意见,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会产生一个双赢的“忘年交”的人际关系。每一个人都会老的,都可能不可抗拒的成为“老小”。特别是曾经有过辉煌的人,在面临“头上多飞雪,脸上多河川,腿上多重山,手脚不灵便”的现状的时候,自然会产生落差,会有不服输不服老的心理。“老小孩”还有一些共性。比如易伤感,一点小事都会引起焦虑、回忆、痛哭流涕以至抑郁;比如易动怒,没有耐心,自控能力下降,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比如自顾自,行为幼稚,只要别人为自己负责,很少为他人着想,比如无反省,侵犯了别人的利益,自己浑然不觉,反而喜欢斤斤计较等等。结合到阿春学员身上,这种落差和这些共性可见一二。个案里提到阿春入狱前曾是公务员,还担任过某单位的领导,那落差就更大了。因为这里不仅有一个年老退休的落差,还有一个身份从领导变为服刑人员的落差。个案中提到他为证明自己还年轻、身体好去洗冷水澡,因为不服气而去参加“钻低杆”比赛,因为斤斤计较而在打开水上与同犯不愉快,因为尊重的需要而进行的“高雅技术”,不过都是“老小孩”的典型表现而已。相反因为一些人的无知,反而加重和利用了这种共性,伤害了“老小孩”。所以这些人反而是需要“批评”的。

 “老小孩”的共性,精神分析学者可能会得出“源于对死亡的恐惧”这样的原因,生理学家可能会提交一系列体内激素分泌改变的报告。但无论什么原因,似乎都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与理解。在中国,老龄化已经显现在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感到寂寞和敏感。他们最常考虑是:是否老了?自己是否还有价值?是否不中用了?生活中还有什么希望?而这类问题在监狱里只会更突出。脑功能的下降不仅会导致易兴奋和易疲劳,更会让老人没有安全感。你能和一个二三岁的孩子讲大道理吗?恐怕不能。和老小孩也一样:所有的道理他们都曾经懂,但他们不想再懂了。他们关注自己胜过其他任何事,也许他们的身体没有任何问题,但心理上已经失去了一些东西,比如自信。有些时候他们会以自我为中心,不断对周围的人提出各种要求。其实是他们想通过不断地“找茬”,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而已。所以,请不要吝惜我们的关爱和鼓励。

早在1939年,西方学者海勒提出了“男性更年期”的概念,他把40-70岁的男性同时或先后表现的精神紧张或抑郁、易于疲倦、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失眠、阵发性潮热、出汗等症状,统称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医学界认为一般男性到了五十岁以后,雄性激素的机能会逐渐衰退,特别是睾固酮的分泌会减少,因为体内荷尔蒙分泌的变化所以产生了身心障碍。可见,老年人在65岁左右,精神状态会处于低潮,如果这一段矛盾重重,心境不佳,或遇超过承受能力的重大刺激,易加速衰老,一蹶不振。我想坐牢服刑对于阿春学员来说无疑是个重大生活事件了,所以才产生了自卑、要强等现象。

从监狱的角度来看,我虽然从个案上无法得出阿春学员的犯罪与 “老小孩”现象之间的联系。但是监狱的拘禁环境、严格的监规纪律、改造竞争环境和阿春学员个人的改造计划,相信一定是“老小孩”的促成原因之一。好在“老小孩”的不服输、好强和争强好斗及病态的表现欲望是有区别的。记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提到:“人天生就是社会的动物”。既然人是群居性动物,那他就需要他人关注自己、亲近自己和重视自己。于是他就会出现向他人展示自己突出的器官行为的欲望,这就是人的表现欲望。而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望而产生的主观行为,称为表现行为。否则,如果在生活中没有人理会,人的情感器官就会痛苦地感觉到孤独和寂寞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有一个需要层次理论,提到人在生理、安全、社交需求之上有一个尊重与被尊重的需要。我有时甚至感觉这个需要本身就是人的情感功能系统的天生机能。因为刚能够与成人进行情感交流的幼儿,就能够非常明显地表现出需要他人关注、亲近和重视的欲望。大人的宠爱行为、喝彩行为和赞扬行为,是能够使幼儿产生出明显的欢欣快乐的表情的。那么“老小孩”或许也有一样强烈的需求,也能产生一样的效果。而争强好斗和病态的表现欲望却往往是一种常常处于不利位置的人因为嫉妒心理作怪导致的过度心理失衡和病态表现欲望,这样的人一般以消极的人生观为基础,他们信奉“你好我就不好”的信条

个案中还有两个地方引起了我的关注,一个是“一线劳动”,另一个是“翻脸比翻书还快”。我不太清楚省一监一线劳动的劳动量,但是我知道所谓一线一定是会更辛苦和疲惫,而且我还知道大多数服刑人员要求去一线劳动都会伴有一个积极的改造计划。我不清楚阿春学员的改造计划内容,但是我知道在他“老小孩”的幼稚表象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个成熟的改造计划,而且我还知道他正在悄悄地有时还不被外人理解地努力实践着。“翻脸比翻书还快”我们常用来形容孩子的情绪和女生的“使性子”。因为职业的关系,常有家长向我抱怨她的孩子“一会晴,一会阴”,更常有男性朋友向我抱怨说感觉陪伴他的女友或妻子象极了“伴君如伴虎,不知道什么时候她就生气了。”我这里没有歧视女性的意思,说的只是一个现象。我会对家长说孩子的问题基本都是家长的问题,他只不过一面镜子,习得并反射了他所看到和感知到的而已。比如他看到了家长的情绪变化,但却因为没得到沟通而出现不理解,那么他的镜子里家长本就是“一会晴,一会阴”的。比如他感知到家长对他的爱有时浓有时淡,而又不知道原因,那他就会因为不安全而发生混乱。我会对抱怨的男性朋友说那或许有“爱之深,恨之切”的味道,因为女生不是对所有人都“使性子”的,因为或许你们的既往经验让她证实了“使性子”可能是获得男人的疼爱与怜惜的最好办法。回到阿春学员身上,或许也有类似的原因,沟通、理解、包容是每个人在交往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哪怕对象是小孩,是女生,或者“老小孩”。回到文章的看头,我们用辩证地眼光来看待“翻脸比翻书还快”这个问题,我们还会发现这类人身上的优点,至少他们往往没有“隔夜仇”容易相处,所谓“路见不平一声吼”估计也是这样性格的人出手的。想起个幽默,对待这类人,我们把表达内容的“书”翻得快点,把沟通做得更及时和到位一些,不是就能超过他翻脸的速度了,就能解决问题了。

有些随性了,希望“老小孩”看到的时候能够意识到那些共性上的不足,更希望和“老小孩”相处的人看到的时候能够有所启发。

 

                                 浙江省长湖监狱心理治疗师 史金芳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