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颜无耻的李通
●十里丰监狱三监区
说起李通(化名),在分监区可谓是“无人不知”。当然,这并非他在改造中取得佳绩,而是他的厚颜无耻罄竹难书。
因犯诈骗罪、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徒刑的李通,入监后本质不改,总是变着花样逃避改造。有一次,分监区在搬迁缝纫设备时,不想搬运的他对和他同组的其他三个人说:“你们三个人搬吧!我在旁边学狗叫给你们听。”你看看,这是什么人,说的又是什么话!
对改造不上心的李通,说起吃来,可就两眼发光了。可他偏偏又是一个“三无犯”,根本没钱购物,但这并没有妨碍他骗吃的本领。为了讨到一盒自己想吃的“妙芙”蛋糕,他曾厚着脸皮跟一个人从四楼要到三楼,又从三楼要到四楼。那个人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一定要让那人给他一盒“妙芙”蛋糕吃。由于大家都知道他这副德性,所以,那天那个人坚决不给他“妙芙”蛋糕。但不死心的李通是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硬要不成后,他又心生一“软”计。
原来,由于水压不够,三楼以上经常会发生供水不足的情况。这时,只能自己到一楼提水。李通正是看到了这一点,那天,他当起了“雷锋”,上上下下提水,忙个不停。当然,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李通是把这提水当成了“买卖”,按他的标准,一桶水一个蛋糕。结果,在他的死皮赖脸之下,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得到了一个蛋糕。
为了吃到一个蛋糕,李通可以“锲而不舍”,但对自己的个人卫生,他却可以不管不顾。别说是冬天了,就是夏天也难得见他洗一次澡。有时遇到他,几米开外就能闻到他身上发出的恶臭味。分监区警官没少对他教育,让他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可他说自己没有衣物换洗。后来,分监区还专门为他解决了内衣内裤。可就这么一次的帮困,却让他找到了机会。他把分监区发给他的内衣内裤穿脏了之后,就往垃圾桶里扔。然后,又装出一穷样,说自己没有衣物可换。分监区部知道他这样子后,也就没理他。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这次,他把目光“瞄”上了晒衣间,晒衣间里的衣服经常丢失。为此,分监区还专门安排人监督晒衣间,有一次,偷衣服的李通当场被互监抓了个现形。屡屡违规的李通最后被送进了严管组。
到了严管组后,李通仍不思悔改,而且还在组里做起了“生意”。他趁无人注意之时,帮其他严管人员抄写《行为规范》,条件是—篇《行为规范》一包方便面。当然,这样的“生意”最终又以受到严惩而告终。
在李通的人生字典里没有“脸面”、“廉耻”也没有“制度”、“规范”,他可以脸不红心跳地做各种各样违规和出格的事。对于批评,他可以充耳不闻;对于教育,他可以无动于衷。这样的李通真的令人看不懂,也着实令人感到害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
今天无意间翻看到一本1986年内部发行的《劳改法学研究论文集》,里面有一篇浙江省长湖劳改支队教育科的论文《浅谈对短刑犯的改造》引起了我的关注。文章调查了1982-1986年间3811名短期犯,对短刑犯改造的影响因素、重犯率、改造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影响短刑犯重犯率和改造质量的首要因素是认罪态度和悔罪程度差,重要因素是混刑度日、得过且过,情感变化快、心理稳定期短,致命伤是变态的自卑感和缺乏自我克制能力、缺乏改造信心、“破罐子破摔”。文章还从方针、政策、法律、体制、教育管理制度等方面,围绕降低重犯率,着重阐述了提高教育质量的方法。不禁为前辈的见地感到敬佩和惊叹。
27年已逝,教育改造和心理矫治较前已大有不同,但我辈心理学同仁依然孜孜不倦。在读到十里丰监狱提交的本例个案时,一时间我突然无法确定影响李通服刑表现的首要和重要因素。对于服刑人员,我不喜欢用厚颜无耻、罄竹难书这样浓重的贬义词,更不好类似“锲而不舍”这样的讥讽。我想到人本主义“任何人在正常情况下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的成长潜力”的观点。我想到了前辈论文提到的短刑犯的致命伤。是的,这不过是自卑心理下“破罐子破摔”的表象,而这里也一定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内心。只不过是我们没有耐着性子细细去体会而已。
我需要声明,我没有批评个案拟稿人的意思。一是因为拟稿人心理素养的高低是我们的心理学科普工作成效的镜子,显然这是我们的工作做的还不够好的原因。二是因为读者的整体素养和氛围不高,所以拟稿人不得不使用一些吸引眼球的浓重的词语来吸引读者,来增加可读性。所以如果去批评就显得我们急功近利了,心理工作是需要结合我们当前的工作环境去兢兢业业、循序渐进的。
罄竹难书出自当年瓦岗寨李密讨伐隋炀帝的檄文:“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不敢为杨广平反,但是我知道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它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它甚至是我国“南水北调”三线工程之一。所以即便罄竹难书我们也一样有可能找到正向的意义。
主观上我也一样讨厌厚颜无耻的人,但是可能因为职业习惯的原因,我只要稍一体会就能找到他们身上积极的方面,并且领悟出一些办法。举个我遇到的事例。因为近几年来电话营销的人特别多,我时常接到推销的电话。推销商品房、股票、汽车、融资、网络产品等等,层出不穷,反复骚扰。一开始我也认真的倾听、解释,但他们电话越打越多,大有先和你做朋友后和你谈生意的味道。后来我开始对他们说理、甚至对抗、态度恶劣,但他们的职业素养很好,继续打电话骚扰。最后我学会了个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一听懂对方的意图,就挂掉电话,绝不多说一句话。如果对方反复打来就接通后放在边上继续工作,不去理会,一直等到对方说半天,然后无计可施的自行挂上电话。虽然这个方法可能并不符合我们的为人和习惯,但却非常有效。这可能是因为花费了对方的时间和话费,又让对方看不到希望,也可能是因为对方感觉到了我正在积极努力工作。那些厚颜无耻的人,你对他一反应,他也如同电话推销的人一样来了精神。我想如果我们对他们的点头哈腰、摇头摆尾视若未见,反而无意中展现出我们的积极向上的话,会不会无形中形成一个正向的氛围呢?在这个氛围里,人都会变得奋发图强的,都会忙着自己的工作、计划着自己的未来。所谓“言教不如身教”,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当然在这样的氛围里,如果我们愿意指出和鼓励那些厚颜无耻的人的积极方面,那就有可能强化和提前触动他们积极向上的内心。本案中的李通,我看到的积极因素至少有智慧、灵活和谈定。只是可能他并没有处在积极的氛围中,也没有获得足够的鼓励。
记得以前还听到一种说法。说是对待厚颜无耻的人,要比他更无耻,不给他台阶下。据说效果不错,只是真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在心理学上我们可以用行为主义来解释这种方法为什么有效。比他更无耻的行为就象一个正惩罚,类似于行为主义的厌恶疗法。他一出现厚颜无耻的行为,就会得到他人的正惩罚,这就形成了一个操作性条件反射。因为他厚颜无耻的行为总是会伴随着一个有害或负面的影响,所以他的厚颜无耻的行为发生的频率将随之降低。反过来说,每一次对厚颜无耻行为的妥协都是对他们的正强化,将会加强厚颜无耻的行为。如果我们不去理会,懂得拒绝,那就是移除了他们得以正强化的积极刺激,这就变成了负惩罚。因为负惩罚的原因,他们的厚颜无耻行为发生的频率也会随之降低。通俗简单的说,就是懂得拒绝、给予惩罚。从个案的描述上看,仅仅是在监狱方面给予了惩罚,而李通还是获得了很多妥协,获得了很多正强化。所以这种厚颜无耻的行为才显得顽固。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同监区的服刑人员真的不能心软和妥协,要学会拒绝,要学会远离和无视、懂得拒绝和不给台阶,只有这样那些行为发生的频率才会逐步减少。否则表面上的容忍、善良和帮助,其实质反而是害了他。
在个案的结尾,拟稿人说在李通的心里没有脸面、廉耻、制度和规范。我想那是因为他始终是厚颜无耻行为的始作俑者,而不是“被伤害人”的缘由。时间久了,他往往体会不到“被伤害人”的心情,反而能够心安理得地依然去做厚颜无耻的行为。所以对待厚颜无耻的人,还要让他感悟到自己错在哪里,对别人造成了怎样的困扰与伤害。在监狱服刑人员中还有一种 “幸灾乐祸”的人,其实他们是旁观者清的,但他们却喜欢跟着厚颜无耻的人起哄,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模样一样,这种人也很令人讨厌。真心期待这些“幸灾乐祸”的人,能够看到这则点评,也能够有所感悟。
在点评的结尾,简单说一下个案中李通或类似“厚颜无耻”的人如何去改变自己。首先,厚颜无耻的行为表现无法简单对应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诊断标准(ICD-10),我也无法将其定义成某个心理疾患。就象自私与无私,我们不能说自私的人就是得了什么心理疾患。到是在点评的开头介绍的那则《浅谈对短刑犯的改造》的论文里多少看到了厚颜无耻行为的原因和心理特征。其次,“厚颜无耻”的人确实会感到孤独、落寞和忧伤,这是需要重视的。因为久而久之肯定会影响身心健康的。服刑其实也是一个再社会化的过程。只有不断的适应监狱环境,不断的成熟自己,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人际交往,才不枉服刑,才会有所收获和改变。最后,“厚颜无耻”的人的很多压抑和痛苦情绪,是无法自行解决的。十里丰监狱以及其它各级监狱都有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都有民警心理咨询师,建议找心理咨询师做几次系统的心理咨询,理解自己,认识自己,也感知他人,感悟人生。
浙江省长湖监狱心理治疗师
史金芳